2025-2026学年第1学期研究工作计划表

发布时间:2025-09-15点击:

课题学期研究工作计划表

活动主题

所要解决的问题

活动形式与内容

研究方法

预期成果

2025年9月

第一阶段成果总结与新模式构想

如何对第一阶段(2024.9-2025.1)的研究成果进行有效梳理与评估,并规划新方向。

课题组研讨会:复盘上一阶段成果与不足;结合新学年特点,构想AI+田园课程深化应用的新模式。

案例分析法,头脑风暴法

1. 第一阶段研究成果总结报告

2. 新学年研究计划与方向构想书

2025年10月

“AI赋能丰收节”主题活动设计与实践

如何将AI技术与秋季田园丰收主题深度融合,设计可操作的跨学科实践活动。

设计并实施AI识五谷智能测算产量丰收数据可视化等主题探究活动。

行动研究法,项目式学习(PBL)

1. “AI赋能丰收节”主题活动方案

2. 学生探究过程性作品集

2025年11月

跨学科课例深度打磨与公开研讨

如何提升课例的教学实效性和示范性,验证跨学科素养的培养路径。

选取典型课例进行同课异构、多次磨课,并举行校级公开课研讨活动,收集反馈。

课例研究法,课堂观察法(使用量表)

1. 精品课例教学实录视频及教案

2. 完善的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2025年12月

课程评价体系构建与数据分析

如何科学评估课程对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影响,缺乏系统的数据支撑。

设计学生素养前测与后测问卷、访谈提纲;收集并分析过程性数据与结果性数据。

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分析法

1. 课程评价量表一套

2. 课程实施效果数据分析报告

2026年1月

研究成果梳理与论文撰写

如何将实践经验转化为可推广的理论成果,形成研究结论。

组织课题组进行研究成果梳理,分工撰写研究论文、案例报告,总结形成可推广的模式。

经验总结法

1. 课题研究论文初稿

2. 跨学科课程实施模式总结报告

2026年2月

成果推广与下一阶段规划

如何有效推广本课程模式,并规划后续可持续深化研究的路径。

在校内或联盟校内进行成果分享讲座;规划课程资源包升级(如引入更多智能硬件)。

文献研究法,研讨法

1. 成果推广方案与讲座PPT

2. 下一阶段(2026.3-2026.7)研究规划草案

说明:计划要求从259月至262月至少每月1次。

 

最新更新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