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镇洋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3-06-30点击:

太仓市镇洋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20202024)

引言

太仓市镇洋小学创办于2018年,是一所新建学校。学校现有教学班8个,学生391人。教职工23人,其中专任教师20人。35周岁以下教师1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5%。教师学历100%达标,其中本科学历1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5%,大专学历1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5% 。教师中拥有高级职称的1人,中级职称的8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45%。拥有姑苏教育领军人才、苏州市名校长1名,苏州市级学科教改带头人1名,太仓市学科学术教改带头人5名,太仓市学科新秀2名,太仓市教学能手1名,太仓市三星级教师1名,太仓市星级教师1名。

要在高起点上把学校建设成文化特色鲜明、办学质量过硬的现代化小学,从建校初期就要明晰学校精神、厘清办学理念、凝练学校文化、明确发展方向。因此,制定此五年发展规划,作为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办学指针。

一、学校发展的SWOT分析

(一)学校发展背景分析

文化基础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根基与生长点。太仓市镇洋小学是一所新建学校,其所在地娄江新城得天独厚的经济、社会、文化资源,托管学校朱棣文小学鲜明的文化特色、先进的管理理念、成功的办学经验等,共同构成了学校独特的发展背景。

1.协同新城建设

随着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沪通铁路、南沿江铁路等重大工程的加快建设,太仓进一步融入长三角城市群。2018年5月,太仓市政府正式宣布重点打造娄江新城,将以国际标准推进科教创新区、临沪国际社区、高铁商务区、高端装备制造区等四大功能区建设。镇洋小学是新城建设的重要民生工程项目之一,在筹建过程中就得到了太仓市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学校将积极参与、深度协同新城建设,发挥引领新城文化风尚、提升新城文化品位、铸造新城教育品牌的重要作用。

2.做强优质学校

学校依托太仓市优质学校朱棣文小学而创办。朱棣文小学秉持“厚积薄发、追求卓越;探索发现、实践创造”的朱棣文精神,坚持实施“启智”教育,促进师生最优化发展。在近二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形成了“和而不同”的教师文化,打造了一支有教育情怀、有奉献精神、有突出能力的教师队伍;学校努力追求“简约、开放”课堂教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开发了“合作、分享”的课程体系,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的需求。学校综合实力与办学质量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广泛认可。镇洋小学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由朱棣文小学实施一体化管理,充分依靠朱棣文小学的高水平管理队伍和优质师资队伍,吸收其先进的办学理念,借鉴其成功的办学经验,力争快速成为娄江新城的优质教育资源。

3.服务国际社区

太仓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目前全市拥有外资企业和港澳台资企业1600多家,这些企业在产业配套、人才支持、公共服务、资本融通等方面与本地社区及企事业结成了紧密合作关系,形成了协同发展的新态势。娄江新城更是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良好的人文环境,成为外资和港澳台资企业聚集的国际新社区。镇洋小学作为娄江新城文化教育和社区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校创办之日起就承担着服务国际社区的责任,肩负着提升基础教育质量、优化社区人文环境的重要使命,同时也履行着创新国际社区文化生态、促进多元文化交融的功能。

4.满足民生诉求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接受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的诉求日益增长。太仓地处经济繁荣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一方面,人民群众幸福感的获得受益于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另一方面,幸福感的进一步提升有赖于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镇洋小学所在的社区,居民来源多元,多种文化汇聚,学校办学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诉求,还要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因此,学校从创办之日起就要致力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努力让施教区的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

学校发展的SWOT分析

优势(Strengths)

劣势(Weaknesses)

1. 地理位置:镇洋小学位于太仓娄江新城,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文化资源丰富。

2. 文化基础:托管学校朱棣文小学成功的办学经验可以为学校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3. 办学条件:学校硬件条件优越,设施设备先进,现代化水平较高,可以为学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 领导班子:学校领导班子和主要管理人员由朱棣文小学领导兼任,班子成员在学校管理上有经验,有理念,有担当,有作为。

5. 骨干教师:学校大部分教师来自朱棣文小学,教学经验丰富、教研能力强,教学水平高。

6. 员工士气:全校师生员工对学校发展充满信心。

1. 办学历史:镇洋小学为新建学校,办学不足2年,历史较短,缺乏积淀。

2. 师资队伍:学校除了从朱棣文小学抽调骨干教师执教外,需要大量招聘新教师。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教师整体水平提升是学校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3.办学经验:新建学校底蕴不够深厚,尚未积累有效的办学经验。

机遇(Opportunities)

威胁(Threats)

1. 城市发展:太仓市重点打造娄江新城建设,不仅促生了学校的创立,也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2. 政府重视:太仓市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学校建设和发展。

3. 社区支持:学校所在社区对学校办学质量有较高期盼,并能为学校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4. 课程资源:施教区内物质文化资源丰富;居民来源多元,多种文化汇聚,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资源。

5.专家引领:学校与省、市科研院所及省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专家团队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长期的咨询和指导。

1.竞争激烈:区域内其他学校发展势头迅猛,校际竞争日趋激烈,对学校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2.新校现象:尽管学校有一定区位优势,但相对于地理位置更加优越的城区学校,新建学校对优秀人才、优质生源的吸引力还有一个提升的过程。

 

二、教育理念与发展目标

(一)教育理念

1.学校精神:崇尚科学精神,涵养人文情怀

2.文化主题:智能生活教育

具体内涵是:感悟生命尊严,走进智能世界,驾驭未来生活,实现个性发展。

3.育人理念: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世界儿童

4.校训:沐浴智能文化,享受精神自由

5.三风:

校风:蕴智

教风: 立德、立学、立人

学风: 向真、向善、向美

6.文化元素:AI(爱)精灵

(二)学校发展目标

1.总体办学目标

办有视野、有温度、有力量的学校。

2.具体工作目标

1)办学规模

36个教学班,学生1600人左右,教职工90人左右。

2)学生总体发展目标、素质标准及相关指标

学生总体发展目标

文理兼修,真善美兼具

学生素质标准

·有良好的德性——爱党、爱国、爱家乡,感受到生活、人性的美好,懂得感恩和回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成为善良的人。

·有健康的人格——自立自强,正直勇敢,能自我调节,个性张扬又善于交往。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会合作的人。

·有持续发展潜力——学生不仅满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还注重过程与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视野开阔,见识丰富,成为关注社会,学会生活的人。

·有强烈的求知欲——对周围世界和自身充满好奇,能够积极地探索,善于学习,勇于创新,成为符合时代要求,能够终身学习的人。

·有丰富的兴趣爱好——崇尚科学、热爱艺术、勤于锻炼,成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具备五种能力:实践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往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具备四大优势:基础优势、口才优势、特长优势、可持续发展优势。

相关指标

·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达100%,语数英三科合格率:一、二年级99%,三、四年级97%,五、六年级95%,单科成绩优秀率一、二年级80%以上,三、四年级60%以上,五、六年级40%以上。全市质量抽查中位居前列

·行为规范合格生率达100%,违法犯罪率继续为零。

·学生健康素质100%达标,病假率小于3%,近视眼新发病率控制在1%以下,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不低于95%。

·学生个人在市级各类竞赛中力争获前三名,团体竞赛(科技节、艺术节、阳光体育运动)力争前五名,在苏州市级以上各项竞赛中提高获奖名次,增加获奖人数。

3)教师总体发展目标、素质标准及相关指标

教师总体发展目标

德才兼备,和而不同的智能先行者

教师素质标准

·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具备童心、爱心、慧心。努力使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和关怀,感受成长的喜悦,做一个导师型教师

·有强烈的自我发展需求——在教育过程中能不断地超越自己、充实自己,焕发生命活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一个事业型教师。

·有积极的团队精神——发挥自己的作用,为构建和谐团队做贡献。能和同伴合作、分享,能主动做好家校联系,做一个合作型教师。

·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做到“既专且杂”,做一个学型教师

·有娴熟的教育教学技艺——教师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心理规律,智慧地、艺术地教育学生,灵活地、有策略地驾驭课堂教学,做一个智慧型教师。

·有较强的课程开发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师不再是课程忠实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不再仅仅是一个教学“操作工”,而是一个思考者,一个思想者,做一个研究型教师。

·有高超的智能素养——教师能了解人工智能的前沿信息,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熟练运用。

相关指标

·教师合格学历保持100%,本科学历保持95%以上,硕士学历达5%。

·培养建设一支数量足、分布合理的校学科带头人及青年骨干教师队伍,5年内达40人以上。

·五年内新增市级学术、学科带头人8-10人,使太仓市级学科教改带头人达15—17名,新增苏州市级学术、学科带头人2-4名,使苏州市级学术、学科带头人达3-5名;力争新增苏州市名教师1名。中高级职务教师提高到60%。

·100%的教师具有教育科研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

·100%的教师能够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100%的教师有教科研成果发表或获奖。

4)课程与教学工作

系统化地构建“开放融合”的学校课程体系,校本化地实施国家课程(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一步积极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

开展《小学课堂开放智慧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工作,推进教研科研整合。在课题引领下,突出课内外生活及学习资源的有机整合,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智慧开放”课堂的实施上新台阶。

探索电子备课、合作备课的有效方式,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5)学校管理工作

继续实施扁平化管理模式,加强团队建设(年级组、教科研组、骨干教师团队、青年教师团队、校内民间组织),营造“德才兼备,和而不同”的教师文化。

完善学校制度建设。两年内,建立健全以《学校文化建设纲要》和《章程》为首的学校制度群,形成制度文化。

确立细节意识,完善常规管理。注重规章制度的落实、检测和评价,对各部门、条线工作进行整合、优化。

完善教职工绩效考核方案,最大限度地体现公平、公正,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6)校园建设工作

“智能文化符号十景”建设。选择能够体现智能生活的元素,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设计成可供儿童参与的雕塑、水景等符号系统。

“智能生活”博物馆建设。广泛收集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的代表性物品,按照主题布置智能生活博物馆,反映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脉络。

校园数字港建设。在校园广泛设置可供学生触摸的电子屏幕,精选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内容,供学生随时随地展开学习和娱乐。进一步提升文化内涵。

三、具体工作思路与措施

(一)德育

1.指导思想——走进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心灵成长

学校德育必须回归学生现实生活,目标要下移,不泛化,不教条,围绕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特点及社会实际,以现代公民素养的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塑造具有科学精神、人文情怀的镇洋小精灵为目标。并将目标细化,让学生实践、体验和感悟。

2.主要工作

1)将时代精神和传统美德教育相融合,建设班队文化,开展主题教育系列活动,重点抓好爱国主义教育、科技环保教育、感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滋养孩子的精神世界。

2)以为“AI精灵”学生形象培育工程为抓手,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合作、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尊重、学会与人正确相处。

3)继续拓展和深化校园文化节,每年开展“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民俗节”等活动;深化“三礼”教育(入学礼、成长礼、毕业礼),滋养孩子的心灵;组建学生社团,举办学生自主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4)加大家校合作力度,充分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依靠托管学校的资源优势,学校、社区、家庭联动,形成教育合力。

3.年度工作任务(胡郑蓉)

1)2020年度

完善“AI精灵”成长体系,构建适合低年级学生评价体系。

完善校园文化艺术节体系,构建系统的德育课程体系。

完善德育评价机制,寻找学校德育工作现存的主要问题,分析原因,寻求对策。

完善家长学校工作机制,创建太仓市“五星级家长学校”。

⑤完成太仓市规划德育课题的申报。

2)2021年度

设计“AI精灵成长”系列活动,逐步形成学校德育特色。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专业素养。

参加德育项目研究,不断挖掘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点。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形成学校心理健康特色。

⑤完成苏州市及以上德育课题的申报。

3)2022年度

完善AI精灵”成长体系,构建适合中、低年级学生评价体系。

继续设计“AI精灵成长”系列活动,逐步形成学校德育特色。

做好德育项目研究,不断挖掘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点。

依托志愿者服务工作,逐步形成学校“劳动实践”教育特色。

4)2023年度

完善“AI精灵”成长体系,构建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

继续设计“AI精灵成长”系列活动,逐步形成学校德育特色。

做好德育项目研究,不断挖掘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点。

做好德育课程梳理,构建校本特色课程。

5)2024年度

梳理总结近年来德育工作经验,争创德育工作示范校。

完善AI精灵成长”系列活动,形成学校德育品牌。

做好组团式德育项目研究,通过深入挖掘教育资源,进一步强化教育合力。

 

(二)师资

1.指导思想——培养具有良好师德的研究型教师群体

研究型教师群体的培养是整个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与趋势。研究型教师既是教育工作的实践者,也是教育理论的探索者;是具有创造性的实践者,也是具有反思能力的实践者。

2.主要工作

1)开展师德教育,评选优秀教师团队、教书育人楷模、优秀班主任,举行“爱生故事”征文和演讲等“塑师德、炼师魂”的活动。

2)实施“智能先行者”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工程。

“智能先行者”教师标准研制。基于“崇尚科学精神,涵养人文情怀”的学校精神,以“做智能世界的先行者”为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根据我校教师发展的现实基础与主要问题,研究制定“智能先行者”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为教师发展指明方向,为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完善与改进提供参照。

“智能先行者”教师发展平台打造。开展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调查,指导教师完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促进教师自我发展。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各种有力支持,一是重视校级平台建设与整合,让每一个教师都有展示与锻炼的机会。包括青年教师“立学”论坛、全体教师“立人”论坛、“蕴智”杯青年教师评优课等;二是突破学校界限,在学校联盟以及区域范围内为教师创造交流研讨的机会;三是拓展高层次平台,注重专业引领,促进教师与专家的合作研究。为校内的太仓市级以上骨干配备特级教师作为导师,做到“名师一对一”,促进骨干的专业成长。

“智能先行者”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开展教师发展学校活动。依托课题,采取“讲座引领,任务驱动,合作探究,绩效评估”的方式,聘请省内外教育名家,以争做“智能先行者”为目标,引导骨干教师提升专业智慧、养成反思性实践者的专业品质,形成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专业能力。在专家引领以及骨干教师带动下,促进全体教师职业自觉的形成,专业能力的成长。通过建立激励性长效机制,鼓励学校教师共同体发展。建立规章制度,为教师共同体活动提供在时间与物质上的充分保障,鼓励共同体的变革与创新。

3.年度工作任务(张怡贤)

1)2020年度

建立师德评价体系,强化师德监督机制,严格考核管理,使师德考核合格率达100%,师德有效投诉率为零。

鼓励教师积极提升学历,拓展知识储备,使合格学历保持100%,本科学历达95%以上并实现本科以上学历零的突破。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市级骨干称号,使太仓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人数达50%以上,校级骨干教师覆盖率达40%。

通过专家引领与指导,商议并制定“智能先行者”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为教师发展指明方向,为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完善与改进提供参照

④组织开展校级新锐教师评比。

2)2021年度

完善师德考评机制并科学使用考评结果,将“师德宣传周”活动作为重点项目纳入师德培训年度计划中,激励教师在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廉洁自律、意志品质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和为人师表。

鼓励教师积极提升业务水平,把好职称与学历晋升两大关卡。在确保学历水平有所突破的同时,做好职称晋升的动员工作,一级及以上教师人数达到50%。同时,做好骨干教师提升工程,完善教科研骨干队伍,新增苏州市级骨干教师1~2人,太仓市级骨干教师3~4名,校级骨干教师覆盖率达50%。

落实好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等各个层面教师的培养。以“立学”论坛品牌创建“立人”论坛品牌创建智慧开放课堂品牌创建抓手,明确教育教学技能提升的重要性,丰富教师业务提高的渠道。

3)2022年度

总结完善师德培训体系,围绕学校办学理念,整体布局,开展体现学校特色的创意师德培训活动。

树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将本科学历提升至96%以上,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数新增1~2人,一级及以上教师人数达到60%。同时,以培养建设一支数量足、分布合理的市、校级骨干教师队伍为目标,太仓市级骨干教师增加2~3人,校级骨干教师覆盖率达55%。

落实“智能先行者”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朱棣文小学教育联盟资源共享的优势下,实现联合教研、课题共研,以主题研讨、同课异构等方式,拓展教学研究的空间,快速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4)2023年度

以学校师德培训体系为抓手,在校内开展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师德先进群体,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努力引导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本科学历提升至97%以上,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数增至3~4人,一级及以上教师人数达到65%。同时,继续做好骨干教师引领作用,新增苏州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1~2人,太仓市级骨干教师增加2~3人,校级骨干教师覆盖率持续增长。

为朱棣文教育联盟发展提供示范引领,依托课题研究,采取“讲座引领,任务驱动,合作探究,绩效评估”的方式开创教师培养与发展的新局面。同时,积极开展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全员培训,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100%的教师具备熟练运用新媒介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

5)2024年度

发挥师德先进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并推进全体教师完善个性化的专业发展档案,全面跟踪记录及考核教师的师德素养、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科研成果、培训学习等方面的情况,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努力达到本科学历全覆盖,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增加1~2,苏州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达3~4人,太仓市级骨干教师人数增加1~2

在前期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及校内外名师“传帮带”的基础上,成立以学校现有名师为核心的校本优秀工作室。在班主任管理、学科教学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先进的理念及成熟的经验辐射推广到更大范围,为本校教师快速成长为市骨干、市名师提供优质的平台,让更多教师受益。

 

三)课程

1.指导思想——构建满足差异的课程体系

新课程改革其基点在于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个体的差异决定了我们必须构建满足学生差异的课程体系——校本化实施国家学科课程、大力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

2.主要工作

1)系统化地构建的学校课程体系,校本化地实施国家课程(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积极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着眼课程整合,教师要学会有效地对课程进行调适和创生、开发和重组。

2)建设学校课程与教学资源库,完成三大系统:学生学习与发展数据库、习题库以及课件系统。

3)实施“开放融合”课程开发工程。挖掘智能生活资源的教育价值,进行信息科学课程群开发;以“数字化”为核心,基于学生阅读兴趣,发挥学生科学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人工智能与学科整合上下工夫。

数字文化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成立数字文化主题研究综合实践小组,吸收各学科教师加入,聘请外部专家进行指导。研究小组围绕主题,制定研究框架与研究计划,设定研究内容。在研究内容方面,研究小组可以围绕数字科学发展、数字化生活、数字化人文危机等方面进行研究。主要任务是通过主题研究向师生展示数字生活的全貌。

“信息科学”系列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对校本课程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整合学校已有的校本课程,进行“信息科学”系列校本课程开发。开发机器人世界、自动化生活、互联网世界、未来智能等课程。

信息科学与学科课程整合。一是将各学科领域信息科学发展内容加入原有学科之中,使学科内容更有前沿性;二是基于具体学科开发相关的主题课程,进行整合性学习;三是加强人工智能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优化学科教学过程。

信息科学课程资源库建设。课程资源库建设的目标是建设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实物性与虚拟性相融通的课程资源系统,并分类整理发布到课程资源平台,为学校师生服务。与相关社会机构合作建构更多的相关课程资源库。

3.年度工作任务(周吉)

1)2020年度

完成镇洋小学学校课程规划与论证,形成课程体系构架,完成“AI精灵”学生评价体系,完成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或指南,开始课程资源库的建设。

校本化实施各项课程。国家课程对接“数学与科技、语言与人文、道德与法制、艺术与健康、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五个板块,课程教学对接“智慧开放”课堂,优化教学环节,课程评价对接“AI精灵学生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素养发展。

在五个课程板块基础上尝试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开发与设计,以“数字化”为核心,将信息科学与学科课程整合,强调学科实践,在人工智能与学科整合上下工夫,形成初步的课程开发策略,形成教材案例打样。如:数学与科技课程开发对接信息化与学科整合;语言与人文课程开发对接智能图书馆运用与阅读系列;艺术与健康课程开发对接——街舞与乒乓。

尝试校本课程的开发。对校本课程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强调课程与“信息科学”、“数字文化”系列融合,将学校兴趣小组的开展5大课程板块的视野,将有特色的项目升级至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初步形成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并完成教材案例打样。一二年级开设主题课程,突出兴趣培养;三年级开设广域课程,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

2)2021年度

结合学校人工智能运用情况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架构,优化“AI精灵”学生评价体系,强调“AI精灵”学生系统工程与其它课程的融合,突出“AI精灵”在课程实施和评价中的引领作用,逐步完善信息科学课程资源库建设。

国家课程对接“智慧开放”课堂,各个学科都有凸显教学主张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适合学科的操作策略,并形成初步的体系。

校本课程的开发延伸至五个板块,突出数字文化主题,尝试教材的编制。

校本课程实施逐步完善,一二年的主题课程服务于学生的兴趣激发及习惯养成;三至年级的广域课程服务于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

3)2022年度

初步形成镇洋小学的课程特色,尝试开始对外展示,初步形成品牌效应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信息科学课程资源库建设。

结合学科育人理念,尝试进一步拓展和优化国家课程。围绕“数字化”核心,进一步丰富课堂外延。市级以上骨干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尝试创建自己的课堂品牌。

根据校本课程的开发编制校本教材,课程实施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成为常态化。

4)2023年度

国家课程实施常态化,尝试个性化课堂品牌的提炼。

校本课程形成体系,尝试进行市级展示。

校本教材开发逐步完善,尝试市级特色课程申报,加大对外辐射力度。

5)2024年度

形成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成果集。

形成校本课程成果集。

形成多个校本课程教材,不断向外推广与辐射。

(四)教学

1.指导思想——塑造“智慧、开放”的课堂教学

2.主要工作

1)借助上海师训中心的专家力量,定期来校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指导教学工作。

2)开展《小学课堂开放智慧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通过对“开放智慧情境”创设的认识,为人工智能与学科课堂的融合提供新的教育视野。 探索“开放智慧情境”创设的建构模式、形成基于“开放智慧情境”创设的课堂教学的新样态。 通过“开放智慧情境”创设的研究,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行为、创新学习方式、提升学习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I课堂”教学体系建构工程

“I课堂”教学实践指南研制。以智能课堂的结构要素为基础,研制课堂实践指南。

“I课堂”教学经典案例研究。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和教师的个性差异,选取典型的案例进行研究,出台相关标准,服务教学推进。

实施“I课堂”教学体系设计评比活动,组织团队对课堂进行参与式观察与研究。通过教学质量监测、听随堂课、综合督导、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服务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等手段,全面了解教师教学情况。

3.年度工作任务(李莹燕)

1)2020年度

进一步完善I课堂教学主张,面向全校教师进一步解读与推广。

开始建设校本教师培训示范学校,引入优质培训资源,以教师培训促教师课堂实践能力提升。

I课堂教学体系开始建构,初步完成课堂评价量表的设计与论证。

启动教学质量监测,通过校内专项听课、年级组督导、撰写督导报告等方式,了解教师教学情况改进教学行为

2)2021年度

申报省级教学课题,以科研为载体,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主张。

以教研组为单位,校内启用课堂评价量表并逐步优化

分年龄层、分学科开设落实教学主张校内实验课,总结各学科落实教学主张的课堂结构要素,初步形成课堂实践指南。

开展阶段性课堂调研,通过学生学业水平检测学生问卷调查、家长问卷调查形式,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主张。

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评比及公开课展示,太仓市及以上获奖人次逐步增加。

3)2022年度

初步完成学校课堂教学品牌创建,逐步扩大教学品牌的影响力

完善教学质量监测并进行经验提升,全校教师以教研组活动为载体,完善课堂教学主张并进行全市推广。

形成教学主张经典课堂案例,形式包括撰写教学随笔、教学片段、论文、分析课堂实录等。完善教学主张实施标准。

④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评比及公开课展示,苏州市及以上获奖人次逐步增加。

4)2023年度

完成学校课堂教学品牌创建,进一步扩大教学品牌的影响力

“智慧开放”成为全体教师课堂教学的日常样态。

逐步梳理课堂教学主张成果提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经验成果

④承办苏州市级公开课展示活动。

5)2024年度

面向大市推广智慧开放教学主张,初步形成“I课堂”教学体系

形成教学研究专题成果,积累优秀论文发表核心期刊出版专著

教师专业素养、学生学科素养明显得到提升

 

(五)学校管理

1.指导思想——尊重成就尊严,和而不同、群己相宜

通过多项举措,将达成这样的目标:师生群体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集体风貌以及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教师个体拥有成为和谐团队一分子的自身价值定位,拥有自主发展的意识和充满激情的工作状态。学生好学乐群,喜爱自己的学校。

  1. 主要工作

    “崇尚科学精神,涵养人文情怀”的学校精神引领下,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目标,建立和形成完善的学校制度体系,不断提升管理效能。

    1)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构。一是要加快推进学校重大管理制度的建设,制订学校章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探索教师治校制度,推进校务公开制度,完善社区教育委员会制度,创新家长委员会制度,健全学校重大决策机制;另一方面要健全学校常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种办事程序、内部组织规则、议事规则等,构建规范统一的工作制度体系。

    2)岗位责任制度建设。以岗位聘任和绩效管理为契机,依据“才能与岗位相统一、职责与权利相统一、考核与奖惩相一致”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包含岗位聘任办法、岗位任职条件、岗位任务与职责、岗位工作标准、岗位绩效考核等在内的岗位责任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覆盖学校所有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岗位、教辅岗位、服务岗位等。

    3)教学质量标准研制。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要求,研制包含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如教学设计质量标准、课堂教学质量标准、课后辅导质量标准、作业批阅质量标准、课程评价质量标准等。质量标准既要体现统一要求,也要富有学校特色。

    4)教育督导制度建设。依托托管学校,创新实施校际、校内督导,制订学校教育督导工作条例、教育督导员聘任与管理办法、教育督导报告制度等文件,健全学校督导工作网络,明确督导权利、职责和义务,健全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提升督导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5)成立教师俱乐部,活跃教师身心。

    6)开展对外交流。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做好与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国家的姐妹学校的相互交流、游学活动。与省内外挂钩的姐妹学校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支教活动;与朱棣文小学开展涵盖学校管理、德育、教学研究等领域的紧密型合作;加强和城区几所中学的联系沟通,做好衔接工作;与省内外实验小学联系,通过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等形式进行合作交流。

    7)硬件建设:

    进行校园文化补充设计和景观改造。

    进行悦智楼专用教室的增建、改建。

    体育、艺术、科学等设备器材达到《苏州市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小学评估标准》所规定的要求。

    继续添置图书,实现藏书4.8万册,电子读物2万册,报刊杂志达到90,工具书达到120种。

    配置两个电脑房。

    完成创新实验室装修及设备添置。

    3.年度工作任务(张友峰)

    1)2020年度

    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管理规程,实现规范化管理,关注细化管理,学校各项制度集结成册。加强和完善校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做好“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实施,形成“公平、公开、向上”的学校管理体系。举行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推动学校办学思想、发展方向、长远规划、年度计划、重大改革方案的科学实施。

    完成法制教室建设,视频直播系统建设,信息技术教室建设,进一步加强各专用教室的规范化管理。同时还要做好图书馆环境建设,图书、电子图书、报刊杂志数量、种类和分布达到省一类标准。信息技术方面完成苏州市智慧校园创建,同时进一步改进学校的信息化教学和管理。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智慧开放课堂研究,积极建设学科团队,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学校制度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等团队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中的作用,初步建立“智慧开放”的学科特色研究团队。

    做好对外交流工作,与朱棣文小学开展涵盖学校管理、德育、教学研究等领域的紧密型合作。与域内和域外学校积极沟通,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等形式进行合作交流。

    2)2021年度

    依托镇洋小学文化建设纲要,在“崇尚科技理性,涵养人文情怀”的学校精神引领下,进一步规范学校常规制度建设,完善镇洋小学特色化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

    做好教学质量标准监测制度建设,围绕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设计、批阅质量、课程建设等为评价指标,体验科学特色和校本特色,建立镇洋小学学科教学质量监测体系。

    做好“开放融合”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初步建立校本课程管理体系,推动学校各类校本课程有效开展和科学评价。同时结合“一馆三廊”建设,整合校本课程资源,做好课程成果展示与交流。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不断拓宽交流广度和深度,结合学校“立学”立人论坛,完善引领和提升工程。

    加强文化要素建设,完善校园文化补充设计和景观改造。

    3)2022年度

    完善“开放融合”课程体系建设。整合三级课程,依据学习方式、学习特色、学科内容进行梳理和重构,建立具有一定特色的学校课程管理体系。

    优化教师俱乐部建设,结合工会活动组织,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教师俱乐部管理系统,为教师成长服务,提高教师幸福感。

    完成校园数字港建设,完成创新实验室装修及设备添置,保障学校各类智慧课程的有序、高效、可持续开发。

    4)2023年度

    建设好“智能生活教育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为学校特色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动力,把学校打造成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学校。

    做好国际理解教育,依托两个大学城的资源,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做好与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国家的姐妹学校的相互交流、游学活动。

    教育督导制度建设。创新实施校际、校内督导,制订学校教育督导工作条例、教育督导员聘任与管理办法、教育督导报告制度等文件,健全学校督导工作网络,为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提供制度保障。

    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特色建设,完成智能文化符号“十景”建设,硬件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广泛征集学校师生校园改造意见,积极吸取优秀的创意,整合改造。

    5)2024年度

    建立成系统、有特色、有示范意义的学校智慧管理体系,区域辐射。

    建立智慧型教师发展团队,形成健康、和谐、创新的教师发展体系,推动师资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

    建立具有特色鲜明、文化丰富、师生共生的“智能生活教育校园文化体系,为师生生长服务,为学校优质发展服务。

     

 

最新更新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