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细研话衔接 科教融合促发展
教无涯,研无止。为扎实推进小初衔接工作,提升教师科教融合实战能力,2024年10月8日下午,太仓市小学、初中语文衔接“科教融合”教学研讨活动暨太仓市朱棣文小学教育集团科研共同体活动在太仓市镇洋小学顺利举行。


理论学习
活动伊始,太仓市镇洋小学教科室刘琦老师组织与会老师们通过理论学习,深入理解本次科教融合活动的主题。

量表解读
太仓市镇洋小学教科室张敏老师解读了课堂观察量表,明确了课堂观察分工。

课堂观察
随后,参与课堂观察的老师围绕观察指标分组对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进行观察,记录自己的思考。
太仓市镇洋小学胡郑蓉校长和太仓市高新区中学周佳副校长执教了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桥》,分别给六年级同学们带来了两堂生动的语文课,为本次研讨活动提供了良性范式。


胡郑蓉校长所执教的《桥》一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围绕小说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宏观进行教学设计。把握小说主要情节,紧扣人物描写,让学生在“读——思——悟——再读”中感受小说人物形象,让学生深刻感知环境描写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和情节对人物的塑造作用,为学生进入初中的小说学习做好铺垫。


周佳副校长所执教的《桥》一课,抓住小说中的矛盾冲突展开,引导学生从虚构的“英雄”形象,到怀想身边的英雄,引导学生树立“有勇气、能担当”的英雄价值观,把“英雄价值观”落实到学生生活的实处。
说课分享
胡郑蓉校长在《指向小说要素的审美鉴赏教学实践研究》中围绕“厘清要素关系,夯实审美基础”“复构人物形象,提高审美理解”“迭构意向主旨,提升审美素养”三点对课堂展开分析,让小说阅读中的意象审美鉴赏真正落实。

周佳副校长在《小初衔接:在小说形象审美中提升逆商的教学实践》中结合本课教学过程分析讨论在课堂设计中应思考引导学生树立怎样的价值观,可以接近学生的现实意义,将价值观落实到生活实处,从而在小说形象审美中提升逆商,做好小初衔接。

观察汇报
观察小组教师通过深入讨论,结合指标总结了课堂观察汇报的要点,并进行了课堂观察的分析。


太仓市荣文小学教科室王永主任围绕“品环境渲染之美,品情节曲折之美”探讨了小说要素及要素关系的审美鉴赏在课堂中的体现。太仓市浏河镇新塘小学教科室陆丹主任围绕“抓环境的衬托作用,抓情节的矛盾冲突,抓人物的细节刻画”以及“对题目‘桥’的含义有多层次的理解”分析了小说及小说意象的审美鉴赏在教学中的体现。


专家总结
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员张小妹老师和小学语文教研员薛丽芬老师分别进行了总结与指导。科研处倪夙敏老师从教育科研的角度出发,以小说要素的“虚构”及关系分析出发,向教师们提出了“以学思教,科教融合”的教学新路径,为整场活动画下完美句号。



此次活动让小初衔接的教学与教研更有指向性,课堂更有针对性,进一步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师们共同探寻了小初衔接的教学策略,对小初教学的课堂走向有了更深入的思考。